一个猛子扎下去 做个扶贫工兵

发布时间: 2017-03-22

——浠水县人民医院党政办主任李慧玲扶贫工作纪实


精准扶贫,不落一人。党的扶贫政策,像那冬日里的阳光,温暖了政风民心。

农村走出来的孩子,对农村有着割不断的情谊。李慧玲,浠水县人民医院党政办主任。她,50多岁的人,一名普通的党员干部,没有犹豫地接受了组织交付的工作任务,精准扶贫、精准脱贫,带队进入婆家老屋——国家湿地公园策湖管理区策湖村,结对帮扶脱贫工作。

2015年11月19日,虽不是她第一次进村入户,但她在扶贫工作日记里,写下了这个重要的时间。医院22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36户贫困家庭,开始了三年脱贫坚攻战,决心帮助村民甩掉贫困的帽子。

30年相濡以沫的夫妻,30年的回乡行走,她脱离不了策湖的乡音乡情。誓做党的人,永听党的话。2014年进村开展“三万”活动,2015年“五星评创、阳光服务”工作,再到精准扶贫,四年了,她进村工作不挪窠。结对帮扶干到2019年,她爽朗地笑着说,“我要在这里干到退休!”

进村扶贫是要有感情的,顶得风、冒得雨,坐下谈心,只有摸清实情,掌握贫困原由,才有真情实感做事的效果。在她的工作笔记里,是这样记的。全村212户817人,耕地面积52亩,贫困家庭30户83人口,医院11名党员干部包保18户57人,自己个人帮扶的是村民李如德,家庭贫困原因是因病缺乏劳力,策湖村是全县整体脱贫村之一。虽是寥寥几笔,记下的是村情、民情,但在她心底,是用心记下了自己的工作目标任务。

是工作必须干好,是任务坚决完成。一张小卡片清晰记录着联系电话,朴素的农民再苦再难,也不愿意找人麻烦,她总是主动电话联系,认真帮助解决些具体的困难,办理新农合救助手续,落实扶贫保障政策,减轻家庭困难。一年多的时间,她经常上门慰问,组织送温暖活动,为贫困户送上米、油等生活物资;组织下乡义诊,为村民朋友送医送药;组织“七一”纪念活动,慰问贫困老党员,看望留守儿童;发动医院干部职工赈灾捐款,支持村里洪涝灾后重建。她总是刻意回避着乡里乡情,自带水杯进村工作;刻意避开饭点上门做工作,不给机会村里留饭,不让村民不好意思,总是自掏腰包,帮助解决点实际困难,总是阴雨天农闲时上门,不耽误村民的工夫。在关键的时候,留下工作的身影。

2017年1月9日,腊月十二,雨。在院交完班后,她即赶赴农村,看望农民朋友,希望大家过上一个温暖的春节。湖村烟雨蒙蒙,她带着党员干部手提米、油,怀揣着一份心意,上门访问,往返颠簸于湖村路途,把一份温暖送入每个家庭,希望每一个贫困家庭都过个好年。

信心堪比黄金,帮困脱贫拔穷根。国之力,民之心,万千困难都是暂时,有政策托底,社会援助,产业支持,集体经济,所有的贫困家庭都会有一条脱贫的路走。在她心底,始终坚信共建共享的美好时代,再苦再难的困难家庭都会好起来的。

勤耕苦作,养育着朴实的农民。“自己的路要自己走,有党的好政策,我一定会走出一条路来,不给你丢脸,给孩子们做个样子!”即使家境贫寒、生活艰辛,村民李如德依然对生活充满信心,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。

将心比心,交心换心。在她的积极帮助下,村民李如德如愿地走出了渔村,在黄石打工,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,凭着自己的努力摆脱了贫困的帽子,用自己的努力,走出了家庭的困境。

脱贫攻坚,虽道阻路长。她不负初心,不负所托。在政策指引下,4户搬迁安置,3人雨露计划助学,全村贫户家庭摆脱了目前困境。在2016年岁末年初,她带队驻村扶贫工作,得到市委检查组的高度评价,代表浠水接受了国家督查组的检查,她所驻点的村子,彻底脱掉了集体贫困村的帽子。

首战告捷,她奋勇地开启了攻坚的战斗,满怀信心憧憬着2019。再进乡村,她仍不忘刚摆脱贫困家庭的生活,主动问询有没有什么困难,需要帮忙解决,能不能有什么好办法让他们走上富裕生活。

一方水土,养育一方人民。“慧玲,慧玲!”,村民热情招呼着,叫得亲切,叫得甜醉。一年来,置身于全县扶贫工作万千人众中的一员,她感动乡音,感谢乡情;又是春来,再次行进在曈曈丽日里,她笑了,醉了春风,醉了心,像只蜜蜂飞扬在美丽的乡村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