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会看病又会画画 人民医院的医生有才啊

发布时间: 2016-10-31

发布时间:2016-10-30    来源:秀美浠水

图:李小龙   编辑:周鹏飞


 

在山泉水清,出山泉水浊,这座山就是中年。

过了这座山,我们这些中年人无可避免朝着面目可憎语言乏味的渣男渣女滑入,曾经眉目中十里春风变成了腌臜俗气,读过诗念过词的嘴越来越频繁地飞起了黄段子,这时你才意识到人肉身的真相,其实就是用来盛装酒肉和性欲的。


人活到中年,精神会产生巨大的危机。如果不去抹牌赌博,不跟几个女的打皮绊,不这样同流合污,非要做一股清流,会活得很辛苦,也很遭人不待见。

有一天在群里,我看人发了一条消息,说某人将在浠水县人民医院外科楼二楼会议室召开画展,于是我就开始了解了这个又拿听诊器又拿画笔的医生李小龙。

我不懂艺术,在绘画面前几乎就是个文盲状态。他画得好不好,我是没有资格置喙的。但在经济不发达的十八线县城,除了做小生意的就是种田的农民,从事绘画、文学、演艺等种种文化创作人,几乎就像在沙滩上种庄稼一样辛苦,看到他那些一笔一笔画出来的东西,竟然生长在文化土壤这么贫瘠的地方,我忽然很感动。


人越是长大,越是感觉人生像个巨大无比的俗套,周而复始日复一日的活着,直到生命的火焰在身体里面慢慢油尽灯枯、光华灭尽,才总算从这种俗套里挣脱出来。

我明白这种苦痛。在大城市读书,回到小县城工作,环境的巨大反差会让人绝望。我有个小表妹,父母安排她去考县里的公务员,她回去一趟后满眼失望,连个正儿八经公交车都没有的地方,在这个地方谋个衣食稳定的工作,还不如回到大城市随便找个地方打工。

即使小县城里的精英人物,也时不时有天阔云低江山局促的压抑感。有一天看到县电视台美女主持瞿亚写的一句话:有一种无奈,叫无处可逃;有一种理想,叫南柯一梦……读后未免心中有点凄戚。


李小龙工作的地方是医院。小县城的医院,可不像电视电影里那样窗明几净,医生博学文雅,病人体谅尊重医生。医院里有什么,病人的分泌物、排泄物、呕吐物,柳叶刀下的烂肠残肢,手术台上的滴答的鲜血,病房里的长吁短叹,长期高强度工作下医生护士淡漠生死慈悲的冰冷铁面,医患冲突时头破血流一片混战的现场。去庙里看“十八层地狱”的壁画,看恶鬼们在重重苦海里饱受折磨,我就会想起医院,医院哪,就是地狱开在阳间的连锁店。

作为医生,李小龙从来不画自己身边熟悉的东西,他没有某些画家刻意从人世间苦难中去发掘美感的渴望。他不去画那些满面哀戚神情沧桑的病患,不去画那些在高强度工作下备受煎熬的医生护士,不画病床挤满的医院走廊,所有这些残缺斑驳的东西都不会进入他的画框。


他画的是碳晶画和油画,笔触很精致,他的画里都是没有瑕疵的人像,仕女面如星月,老人没有老人斑,每个人都在那里沉思深吟,没有酒肉征逐的凡夫,没有面相哀楚满心愁怨的苦人,我看得出来,他不是在画人,是在画自己的梦境,在他的梦境里,只有天使和圣徒,这样把他从凡俗里超拔出来,让他觉得幸福和满足。

看过顾长卫导演蒋雯丽主演的《立春》,你就会明白在一个小县城里追求艺术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,小县城里没有京城省城常见的艺术圈子和文人雅集,热爱绘画是孤独的,天上没有北斗星,身边没有指南针,没有名师指导,更没有文化批评,四顾茫茫,孤独无伴。


我问李小龙,画画图什么?他说:做医生需要细心,做一个细致入微的人,才有可能修炼到那种医者仁心。绘画能培养了自己细心观察事物、刻画事物的习惯,自己从小学画,如今自己做医生已经有很长的年头了,慢慢有了些许碎片时间,就开始重新拿起画笔,沉醉于每一笔对人物的细致刻画中去。

三十功名尘与土,谁可明辨对与错,小城一日丹青梦,青冢野草白雪落。谁人不曾少年过,曾因人生的壮阔澎湃而神思飞扬的人,最后有几个不是脑满肠肥沉入了茫茫的人世浊流,到头来还有谁会记得当年的初心、未竟的理想?


有时候我会想起我一个热爱写作的朋友,她并没有独立的书桌,天天守小店带孩子煮饭洗衣服,写东西都是趁着孩子睡着时趴在柜台上写,有时候在本子上,有时候在烟盒上,电脑老被老公和孩子占用。写好后,那些本子有时候被孩子拿去擦屁股了,她只是重写。她家人知道她喜欢写东西,也经常跟看怪物似的。

从李小龙的身上,我也看到这样一种气质,真正追求艺术的人,不是追求名利,追求对他们来说,是唯一让生活透气的方式!